Bifrost 如何把 vDOT 带到主流 DeFi 网络
Research
2025 / 09 / 23 03:30
Bifrost

Bifrost 带给 Polkadot 的价值

在 Polkadot 生态中,长期较高的质押率确保了网络安全,但也导致大量 DOT 停留在原生质押中,高质押率与低 LST 渗透率并存,资金难以在更广泛的 DeFi 场景中发挥效率。为此,Bifrost 推出 vDOT,使质押收益、流动性与治理权可以同时保有,而非相互牵制。

Bifrost 是为加密资产提供质押收益的基础设施,致力于构建标准化的多链流动性质押解决方案,为稳定币、RWAs (现实世界资产)和各类 DeFi 协议提供稳定、透明的 Crypto 原生收益。

我们的每一次治理提案都配套了可审计的目标和实现路径。以 Treasury #613(DOT 流动性借贷) 为例,我们以小规模借贷为 Polkadot DeFi 注入了接近 1,000 万美元的流动性,并为国库带来 42,723 DOT 的利息收入。这说明公共治理资源与市场化执行可以形成闭环:资金撬动流动性,流动性反哺生态与国库。

与 Hyperbridge 的协作

Polkadot 具备成熟的跨链底座,但 DOT 的流动性长期主要集中在生态内部,难以高效进入主流 EVM 网络承接更多用户与应用场景。我们需要一条安全、可验证且易用的跨链路径。Hyperbridge 的去中心化、无需信任(trustless)设计满足上述要求,同时为开发者与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,使 vDOT 的“质押收益 + 流动性 + 治理可达性”能够覆盖更广的受众。

Bifrost 成为首个接入 Hyperbridge 的项目。经过数月开发与多轮内部测试,我们实现了 DOT 与 vDOT 在 Bifrost-Polkadot 和 Ethereum/Arbitrum/Base/BNB Chain 间的互跨。技术路径打通后,下一步是推动市场认知与使用,为此我们与 Hyperbridge 联合发起了 DeFi Singularity 提案。

DAO 旅程:从借款到 DeFi Singularity

在此前的 DOT 借款提案中,我们通过公开讨论与链上披露,逐项说明资金用途、风控边界与生态拓展安排,这为 Referenda #1439(DeFi Singularity) 的通过奠定了程序与信任基础。该提案聚焦一个明确目标:让 DOT/vDOT 在主流多链网络中获得可持续的流动性与使用场景,并以透明可审计的执行路径落地。

上线后,用户可以通过 Hyperbridge 将 DOT 或 bDOT 跨至目标网络,在指定池(如 vDOT/ETH)提供流动性,并按周期领取以 vDOT 计价的奖励。在此之前,EVM 侧用户难以便捷获取 DOT/vDOT 资产;随着跨链与激励到位,外部资金被吸引进入,形成深度后,EVM 用户即可直接用 ETH 购买 DOT/vDOT,进一步降低参与门槛。

活动运行期间,DeFi Singularity 累计 TVL 突破 400 万美元vDOT 累计铸造量突破 2,200 万枚 DOT,激励期内部分池子的年化收益率(APY)约 80%(按阶段与池子口径计)。更重要的是结构性变化:资金从单链静态质押转向多链参与,新用户通过 EVM 入口完成 Onboarding,DOT 的持有与使用面随之扩大。与此同时,更多 DeFi 项目基于 vDOT 的可组合性接入,外部用户因收益而来,又因治理与生态资产而留下,形成“外部拉新—内部沉淀”的正循环。

面向未来:可复制的社区创新范式

这次实践表明:当社区治理、生态伙伴与国库资金方向一致时,可以显著提升规模化效率。具体而言,治理前置有助于把不确定性在方案阶段充分暴露与协调;伙伴选择应以安全与可组合性为核心,服务于持续集成与扩展;国库资金用于启动,机制设计决定长期效果,应优先建设可复用、可审计、可外溢的公共品路径。

这是一场由 Polkadot 社区共同推动的工程化尝试:从提案、讨论、投票到执行,所有环节均可追踪、可验证。我们将继续坚持 社区优先的原则,在更多网络完善 vDOT 的流动性与用例,保持收益在多链侧产生、治理在波卡侧沉淀的闭环。期待更多团队采用类似方法论,把治理转化为生产力,把产品转化为新增量用户与更高的生态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