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在上篇中讲到了 OpenGov 取消了 Gov 1.0 中的理事会和技术委员会,将公投作为唯一的决策权力主体。所有的公投提案被划分在不同的轨道,这些轨道拥有不同的参数,用来处理不同“危险度”的提案。此外,OpenGov 中的公投提案流程更加细化,一个提案将经历准备期、决策期、确认期、执行期四个阶段。
除了上述改进之外,OpenGov 的创新还包括对危险提案的干预流程、更灵活的委托机制和 Fellowship。
为了保证治理过程是安全的,防止恶意提案被通过。OpenGov 除了设置准备期之外,还设置了对危险提案的干预流程。
我们看到 Polkadot 治理轨道中,有两个特殊的轨道,分别是 Referendum Canceller 和 Referendum Killer。这两个轨道需要质押较多的 DOT,且轨道容量几乎不设限。这两个轨道是用于取消其他提案的,不同之处是 Referendum Canceller 仅仅取消提案,而 Referendum Killer 会在取消提案的同时罚没提案发起者的押金。可以说, Referendum Killer 是对恶意提案者的一个有效威慑。
一旦有提案进入 Referendum Canceller 和 Referendum Killer 的流程,该提案无论出于何种状态(即便在执行期),都将立即暂停其流程。
OpenGov 继承了 Gov 1.0 的信念投票机制。在该机制下投票效用不止与投票的治理通证数量有关,还与治理通证的质押时长有关。质押时长越长,代表“信念”越强,能获得的投票效用加成会越高。
在治理实践中,往往很多治理 Token 持有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参与治理决策,而且很多治理 Token 持有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背景信息做出明智的决策,因此委托机制是必要的。Gov 1.0 允许用户将他们的治理 Token 委托给其他人代为行使治理权力,当然,用户也可以随时撤回委托或者更改委托对象。OpenGov 则进一步细化了该规则,用户可以针对不同的轨道将同一份投票权委托给不同的人。
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不同议题的专家,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性。例如我可以将财库类决策的投票权委托给一个运营专家,而将技术类决策的投票权委托给另一个技术专家。
Fellowship 是一个自治的专家团体,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更加去中心化的技术委员会。尽管 Fellowship 的初始成员将来自技术委员会,但与技术委员会不同的是,Fellowship 旨在囊括更广泛的、数以万计的成员。波卡将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,鼓励他们对波卡生态的发展和优化持续做出贡献。此外,Fellowship 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治理主体,也不直接拥有治理权力上的任何特权。
只有一个特殊的轨道,也就是 Whitelist Caller 会和 Fellowship 有所关联。Whitelist Caller 的定位类似于 Gov 1.0 中的 Fast Track,用于执行一些紧急的漏洞修复。该轨道的准备期和确定期都比较短,投票通过的两个阈值衰减较快,阈值曲线较为陡峭。只是,处于该轨道的提案被通过,进入执行期之后,需要 Fellowship 进行二次投票确认才能正式执行。
Fellowship 有自己的治理界面,该界面可以用来针对 Fellowship 成员的招募、清退、等级变更等事务进行治理。新成员的加入需要由以为现有成员推荐,并经过内部投票确认。Fellowship 的成员有各自的等级,等级由成员对波卡生态的贡献决定,等级将决定内部投票时的权重。具体细则可参考官方发布的文档。
公投中的 Fellowship admin 轨道也可以对 Fellowship 的事务进行管理,其权限高于 Fellowship 内部的自治决策。
总之,从 Gov 1.0 迭代到 OpenGov ,波卡的治理过程在兼顾安全的前提下,提升了治理效率和治理灵活度,同时实现了高水平的去中心化。总体来看:
Bifrost 作为波卡生态的一员,也将采取和波卡同构的治理机制。目前 Bifrost 采用的是 OpenGov 1.0,将在不久之后过渡到 OpenGov。